狗皮张膏药铺
联系电话:0311-85558890
地 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谈固大街尚东绿洲5号
盘点明清时代的京城老药铺
从明朝末年起,京城即成為中醫藥中心,那時藥鋪藥店曾多達二百六十多家。
習慣將賣中藥鋪子稱為“藥鋪”,賣西藥鋪子稱為“藥店”。
很多中藥鋪喜歡將自家名號加壹個“堂”字,如,同仁堂、鹤年堂、会仁堂、
万全堂、千芝堂、德寿堂等。而这些規模较大的藥鋪內還有中醫大夫應診,
最早的“坐堂先生”。
清末京城公认的四大药号,同仁堂、鹤年堂、会仁堂、万全堂,
在当时几乎垄断了中药市场,下面咱们挨个盘一下。
同仁堂开业于康熙八年(1669年),大家都不陌生了,清末竹板词云,
“都门药铺属同仁”和“买药逢人问乐家”可以想象,当时的盛况。
每日买药的人趋之若鹜,祖上是从浙江来京手摇串铃的游医,又称铃医。
鹤年堂明嘉靖末年创办,名字是不是很雅,有“鹤寿千年,以极其游”之意。“
鹤年堂”据说是严嵩的手书,当然后来败落之后流落在外,被药铺的老板得到,
觉得这字苍劲有味,就当成了自己药铺的名字,是不是很狗血的剧情。
会仁堂记药号开设于明朝末年,但规模远不及同仁鹤年两堂。
会仁堂老号其真正发达是清光绪年间,因参与制御药而获有特权,能预支官银,
进而调高药价,说是官商也未尝不可。史料记载八国联军进京1900年8月被纵火烧毁,
大量验方秘方被掠夺,部分流入民间。
万全堂明永乐年间创号,据说比同仁堂的年头还老,曾经是乐家先祖所开。
后来把它当成嫁妆赠予他人。所以有人说,是先有万全堂,后有同仁堂,有待考证。